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是国家大力扶持的新兴专业,开设于2022年。本专业属于教育部职业教育重点支持专业,具有坚实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本专业积极践行“育护养管”、理实一体,结合1+X证书考核和专业技能大赛,紧密对接省市区级幼儿园、托幼机构、早教机构和保健机构等单位实施合作育人,致力于培养新时代“有爱心、擅才艺、强素养、能发展、懂健康、会管理”的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领域的特色人才。
培养方式
高中起点三年制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营养喂养、卫生保健等知识,具备婴幼儿回应性照料、游戏活动实施与改进、伤害预防与处理、疾病识别与预防、照护者合作交流、机构运营管理等能力,具有敬佑生命、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及信息素养,能够从事婴幼儿的生活照料、安全保障、健康看护、学习支持、家园共育以及托育机构日常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主修课程
托育服务政策法规与职业伦理、婴幼儿生理基础、婴幼儿心理发展、婴幼儿营养与喂养、婴幼儿学习与发展、婴幼儿卫生与保健、托育机构组织管理导论。
专业核心课程:婴幼儿回应性照料、婴幼儿游戏活动实施、婴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婴幼儿伤害预防与处理、婴幼儿常见病识别与预防、婴幼儿家园共育、托育机构管理实务等。
专业教学团队
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具备一支师德高尚,综合素质优良,教学能力强,业务水平精湛的教师队伍,为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师资保障。教师们不仅具备深厚的婴幼儿教育学、心理学、卫生保健等专业知识,还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质教学。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教研室注重以科研促教学,不断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近年来,我们的教师承担了多项科研项目,并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教研室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学习培训活动,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人才培养模式
坚持“育护养管融合”托幼一体化服务人才的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坚持“会育”“知护”“善养”“能管”的培养模式,“会育”指能够结合婴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因材施教的照护与教育;“知护”必须具备相应的卫生保健、安全急救等医学护理技能;“善养”指必须掌握相应的生活照料、安全看护和平衡膳食等方面的知识;“能管”指在运营管理、课程开发等方面具备一定的能力,最终实现托幼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均衡发展。通过“育护养管”四面培养,坚定“一践行、二学会、三有、四会、五敢、六能”六步走,培养“眼里有光,心中有爱,手上有活”的祖国“花骨朵”的守护者。
人才培养特色
(1)构建“育护养管”同步的新型课程体系。本专业拟与滁州市多家高级托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校企共同研发课程,贴近岗位需求。双主体育人,校企联合培养。将婴幼儿健康照护、儿科护理、婴幼儿行为观察指导、婴幼儿早期教育、家庭教育指导等多门课程有机结合,推行“三线并进、保教融合”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实现婴幼儿照护、婴幼儿早期教育、健康管理三大领域的相互融合、相辅相成。
(2)构架“课、岗、证、赛”互融教学模式。紧跟国家最新职业教育改革步伐,构建证书、职业技能竞赛、岗位相互融合的教学模式。一是课程的设置对接“母婴护理师”“幼儿照护(中级)”“育婴师”“营养师”等职业资格证考试大纲。二是对接“中银杯”“婴幼儿保育”“托幼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等各类赛事重组教学内容、更新教学素材、改革教学评价体系、一体化设计校内外竞技活动等。通过竞赛的参赛备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3)本专业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好教师标准为根本要求,紧密对接省市区级幼儿园、托幼机构、早教机构和保健机构等单位实施合作育人,强化“五会素养”(即保育、保健、教育、沟通、管理),以深度校企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新时代“有爱心、擅才艺、强素养、能发展、懂健康、会管理”的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领域的特色人才。
实训条件
依据培养目标以及教学实践需要,除了学校共有的教室、图书馆、功能教室等设施外,为满足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发展的需要,学校在校内建立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专业实训室,包括婴幼儿卫生保健实训室、奥尔夫音乐教室、婴幼儿游戏室、幼儿照护实训室、蒙台梭利实训室等如表8所示。此外,还建立了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专业相关的技能技巧实训室,包括:多功能钢琴教室、舞蹈教室、绘画教室等,为培养合格的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做好物质保障。
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室一览表
序号 |
实训室名称 |
主要功能 |
容纳学生数 |
现有主要设备 |
主要实训项目 |
1 |
幼儿照护实训室 |
以幼儿照护1+X证书试点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突出书证融通,将证书培训内容、岗位要求进行深度融合,重构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提升专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 |
45 |
仿真娃娃、操作台、婴幼儿身高体重仪、照护用品、教学一体机、录播系统等实训教学设备 |
模拟婴幼儿生活照料、日常生活护理与保健、动作技能训练。 |
2 |
亲子活动室 |
实训室分为体能活动区、益智游戏区、建构互动区、语言训练区、音乐体验区和角色表演区,学生通过现场观摩婴幼儿活动,理解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早期教育规律。通过模拟试教,掌握早期教育的方法与策略,切实提升保教实践能力。 |
45 |
互动教学显示设备、教师电脑、益智玩具、手工材料、打击乐器、积木游戏包等 |
模拟婴幼儿亲子活动组织、开展,游戏陪伴技能训练等。 |
3 |
早教多功能室 |
致力于提升早期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竞争力。打造“理论+作业+考核”于一体的强化体验,保障“即学即用”的实训效果以,实训室功能区整合优化,实现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平衡、力量、速度的综合提升。 |
45 |
互动教学显示设备、教师电脑、感统玩教具、乐高玩具、蒙氏玩教具以及阅读、语言和艺术游戏材料等 |
模拟感统训练活动组织育指导、乐高玩教具设计、开发及使用、蒙氏活动的组织育开展等。 |
4 |
智慧教室 |
提供全方位的教学互动,完成师生互动。使学生通过智慧教室实训平台,掌握教育基础理论、通过数据分析与信息处理技术提高学生课程开发、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
50 |
教学一体机、笔记本电脑、录播系统、VR实训设备、幼儿园虚拟仿真软件等 |
幼儿园游戏活动设计、小学各科教学法类课程、教学能力大赛、学生技能竞赛。 |
5 |
教育研习室 |
实训室支持师生开展教师教育的课题研究,引导学生了解和体验教学研究活动,实现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同步增长,进而提升自身的教育创新能力。通过参与教育研习课题,基本掌握了做教育研究的方式方法,为以后参加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 |
30 |
智慧黑板、远程教学系统、教学一体机、工作台、技能大赛训练软件、教学图书等 |
活动设计与指导 远程教学与指导 教学能力大赛 学生技能竞 |
人才培养
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对接岗位和社会需求,人才培养模式突出“育护养管”的理念,课程体系构建完善,学校注重以“岗课赛证”的融通助力专业人才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省级、国家级技能大赛、教育部1+X幼儿照护职业等级证书及保育师证书的课证融合和考核,学生开阔眼界,获得优异成绩的同时提升了多个相关方向的专业技能,也提升了职业的认同和信心。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到婴幼儿托育、幼儿卫生保健和学前教育等行业就业,如婴幼儿托育教师、早教教师、保育师、幼儿园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健康管理师等岗位。除此,也可根据相关政策等进行自主创业。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工作环境好、发展空间广阔、毕业生就业质量高。